《大腕》超前了中国电影二十年

时间:2023-06-03 15:57:49来源:浮力网址magnet作者:休闲

前些时间,大腕电影网络上惊爆男星刘文正不幸因病离世的超前消息。

一时间,中国668eee最新网址各大公号、大腕电影平台纷纷发文悼念。超前

没承想,中国全民悲痛情绪还没进一步发酵呢,大腕电影刘文正却“活了”。超前

原来,中国这位前男星根本没有去世,大腕电影并且身体一直很硬朗。超前

这一大咖“死而复生”的中国场景,不禁让桃想到一部21年前的大腕电影电影——

冯小刚导演,葛优、超前英达、中国关之琳和唐纳德·萨瑟兰主演的《大腕》。

电影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:

世界电影大师泰勒,打算重拍影史不朽名作,为了纪念这一创举,他拜托助理露西找来摄影师尤优全程跟拍,打算顺便出一部拍摄纪录片。

不想意外发生了,泰勒不幸病危,在昏迷之前,他将自己的丧事拜托给了尤优。

于是,围绕这场葬礼的盛大闹剧开始了……     

可就是这么一部电影,却被网友定义为“超越了时代二十年”。

为什么会这样呢?

这就要从《大腕》中最核心的668eee最新网址事件——葬礼开始说起。

电影中,泰勒曾问尤优,中国人的生死观是怎样的。

尤优回答,在我们这里,“七十岁以上的老人死了,葬礼是喜丧”,大家会喝酒庆祝。

泰勒迅速被中华民族的特有死亡观给征服了,而且将喜丧理解成了“喜剧葬礼”,并要求尤优给自己身后办一个“喜剧葬礼”。

尤优是葛优扮演的

泰勒病危后昏迷不醒,此时正是办葬礼的最好时机。尤优找到人脉颇广的王小柱,开足马力,张罗起这个世界最大牌导演的“喜剧葬礼”。

陈佩斯说过,喜剧的内核是悲剧。

《大腕》的故事,恰恰就是从泰勒这位名导病危这样一个巨大的悲剧开始的。

要帮电影大师置办这场盛大的葬礼,肯定会吸引无数目光。用现在的话来说,就是流量有担保,那么接着,眼球经济就该上场了。

为了将泰勒葬礼经纪利益最大化,尤优和王小柱决定先为葬礼找一个赞助方。

第一位出钱赞助的,是影视大鳄张总。

他的出钱条件很简单,要求一位女演员带资进“葬礼”,而这位女演员正是张总下一步电影《潘金莲》的主演,妮娜。

并且张总要求,整个过程中,妮娜都要以泰勒情人的身份,陪伴在遗体旁。

如果能在葬礼直播上给妮娜的“黑纱掀咯,拍三次特写”,再追加一百万。

可惜,这个提议被一根筋的尤优给拒了。

张总这种Old Money的钱赚不到,尤优把目光投向了New Money。

他们找到互联网公司——搜狗。

New Money显然更具商业目光,他们打算将泰勒葬礼“打造成名优产品发布平台”。

接着还能将葬礼包装上市,用股民的钱办葬礼,葬礼火了以后,再反过来升值股票。

当时,搜狐老总看了电影后,对“搜狗”这个名字大加赞赏,随后便成立了搜狗

可惜这样一个点子,被泰勒的助理露西拒绝了。

露西是关之琳演的

找金主接连失败后,尤优和王小柱终于打开了思路,他们决定以广告分段承包的方式,把泰勒的葬礼卖出去。

于是,火热的广告招商发布会开始了。

可笑可乐。

可笑可乐对标的是可口可乐

澳拜客牛排相继中标。

接着,是美乳霜。

报丧鸟啤酒也接连进场。

这里揶揄的是报喜鸟

不仅葬礼上要安插广告,整个“人机料法环”全过程都要塞上广告。

泰勒的遗体要冷冻是吧,那冷冻使用的设备就能打广告。

遗体要灵车运送吧,那整个灵车从头到尾都给它贴上广告。

此外广告不仅要硬性插入,还要软性展现。

泰勒不是国际大导演么,那就请中国最好的演员,“北影厂彪子”亲自上来打广告。

电影中,彪子这段表演堪称行为艺术。

他声泪俱下地趴在泰勒遗体模型上痛哭,大声感慨:“中国演员已经集体补过钙了,可美国文艺界还没有。”

紧接着,彪子小心翼翼地将一瓶钙片放在泰勒身旁,让他在下面接着补钙。

既有感情注入,还输出了品牌价值,把讲故事和卖产品完美结合,不得不让人拍手叫绝。

没过多久,整个葬礼上的每一块地儿都贴上了广告。

现在万事俱备,只欠“泰勒之死”这股东风了……

任何作品都有时代精神的底色,《大腕》也不例外,它反映的,正是千禧年前后那个疯狂的商业年代。

改革开放之后,拷在中国经济身上的枷锁,逐渐松开。

社会松动,思想解放,这点在商业活动中体现得尤为显著。

从1979年1月14日,《天津日报》第三版刊登中国第一条商业广告开始,商业宣传正式从神州大地上诞生。

到了八九十年代,商业广告还和影视剧有机结合起来。

比如,当时热播的情景剧《我爱我家》中,就有不少广告植入。

在《我爱我家》第87集中,主角们用整一集的时间,给当时十分畅销的万燕VCD打了广告。

from @郑捕头 整理

在第《我爱我家》85集里,在《大腕》里扮演王小柱的英达,也帮美国电脑公司DEC介绍过产品。

from @郑捕头 整理

用影视作品来宣传,并将产品特性融入剧情的方式,显然更加“软性”,观众接受程度更高,销量也就更有保障。

除了用广告宣传产品外,当时“疯狂的企业家们”还有堪称行为艺术的操作。

电影最后,在精神病院内聚集的,全是一帮企业家。(背后的壁画是雅典学院)

比如南德集团前董事长牟其中,就打算在喜马拉雅山炸开一个口子,让印度洋的暖风吹进来,把中国的西北变成塞上江南。

还有富豪陈相贵搞的万里大造林,号称要在内蒙古建大林场,预期收益丰厚,集资达数十亿人民币。

这些假大空的口号,无疑带来巨大的广告效益。

李成儒在《大腕》中的疯癫表演,已成互联网名篇

然而,以上两位,早已以诈骗罪锒铛入狱。

到了现在,广告更是无处不在。

街道上无处不见的广告横幅;

公交车上随处可见的品牌LOGO;

图片来源:http://product.11467.com/info/4910015.htm

甚至在封闭的电梯里,都能遇到社交App的广告。

可以说,我们的生活,已经被广告彻底淹没了。

From @Go_sleep

如果说21年前,电影《大腕》中,泰勒葬礼上铺天盖地的广告,有点“艺术来自生活,但高于生活”的味道。

那么现如今,这种“高于”却“恰如其分”。

可以这么说,在当时来看,《大腕》总结了改革开放前二十年的商业现象,并且这一现象在二十年后依旧普遍存在,因为商业的规律亘古不变的,那就是“金钱至上,唯利是图”。

那么,《大腕》中,难道仅仅只讨论了“金钱商业”吗?

在桃看来,显然不是,导演冯小刚还拍出了所有艺术创作者的真实处境。

在电影中,泰勒在片场无论如何绞尽脑汁,都无法突破原作。

他数次直言,自己拍摄的都是垃圾,并且陷入深深的焦虑之中,紧接着,电影拖期,资方着急,害怕电影超出成本。

而且,更可怕的打击随之而来,由于预算原因,制片人必须代表资方将泰勒换掉,找一个日本导演继续完成电影拍摄。

但是,泰勒依然能拿到全额报酬,并保留署名。

这对于一个艺术家来说,无异于将自己的亲生孩子过继给他人。

血肉分割之痛,岂能坐以待毙?

可泰勒的抗议并没有用,在创作焦虑与资方胁迫的双重压力下,他突然倒地,并在昏迷前,将葬礼托付给了尤优。

在剧中,日本导演的扮演者,是著名的五仁叔,添田武人

在电影史上,资方随意践踏电影创作者意图的事情屡见不鲜。

1993年,才华横溢的大卫·芬奇,执导了大热科幻恐怖片《异形3》,拍摄完成之后,电影制作方不仅夺走了芬奇的剪辑权,还将电影拼得稀烂。

大卫·芬奇愤而拒绝署名电影。

《异形3》伤透了芬奇的心

同样的事情,也曾在中国发生。2017年4月,导演徐浩峰表示,将不署名自己导演的《刀背藏身》,拒绝承认这是自己的作品。

除了资方的碾压之外,知识产权的侵害也在折磨着创作者们。

关于这一点,《大腕》里有绝佳的体现。

当某VCD品牌以高价拿下泰勒葬礼的拍卖广告时,尤优登上台抢过话筒,指出这些影碟机给了盗版生存的空间。

他大声宣布,这条将无偿献给公益广告,“打击盗版,维护知识产权”。

可惜,尤优的公德心落了空。

大导演泰勒“死而复生”,他不仅阻止露西告诉尤优这一消息,还饶有兴致地看完了这场“葬礼闹剧”。

电影的最后,泰勒掏钱补了尤优的漏子,并且将这段故事拍成了电影,让尤优出演男主。

电影也在一片皆大欢喜中落幕。

库斯图里卡爱拍闹剧,费里尼爱拍狂欢。

《大腕》把闹剧与狂欢,在中国电影中,落地了。

并且,最为讽刺的是,在现实中,电影艺术家经常被商业“玩”;

但在《大腕》中,商业实打实地被电影艺术家们“玩”了一把。

电影的故事早在21年前就结束了,可是电影中展现的种种乱象,却在21年后,不停地上演着。

设计/视觉:壮壮

#推荐阅读#

电影在21年前就结束了,可是电影中的乱象,却在21年后,不停地上演

↘↘↘

相关内容
推荐内容